网络欺凌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08.31            点击次数:14702

一、网络欺凌的定义

       随着当代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通过电子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电子设备)进行的欺凌,即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欺凌类型,如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照片/视频、聊天室和网站等进行的欺凌。各国对于网络欺凌的定义略有差别,目前广泛认同的网络欺凌的定义是:“一个群体或个人使用电子形式,反复和一再地针对不服从自己的受害者的一种攻击性的故意行为。

网络欺凌者可以匿名行事,他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犯罪,影响到无数人。

二、网络欺凌的特点

       网络欺凌既具备传统欺凌的特征,又有一些与传统欺凌不同的独特的特征:

       1.匿名性

       网络欺凌往往是匿名,受害者不知道网络欺凌者的身份,面临很大的压力。

       2.易得性

       传统欺凌一般有一定的地点和时间,与传统欺凌相比,网络欺凌在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

       3.惩罚性恐惧

       受到网络欺凌的儿童一般不会说出被欺凌,因为他们不仅害怕报复,还担心担心他们的电子设备会被没收。通常,成年人对网络欺凌的反应是让他们不再接触电子设备等,这在儿童眼里也是一种惩罚。

       4.旁观者

       与传统欺凌相比,在网络世界中作为旁观者数量庞大,他们可以通过接收和转发电子邮件,查看网页,发送到手机的转发图像等,方便快捷,旁观者人数可以达到数百万。

       5.失控性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得欺凌着可以不面对面地实施欺凌,降低自己被问责的可能性,且有些欺凌者正是由于匿名性而实施欺凌,容易导致欺凌行为场面失控。

三、网络欺凌的形式

       网络欺凌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有以下六种:

       1.骚扰:反复发送攻击性,粗鲁和侮辱性的消息。

       2.诋毁:通过在网页上发布诽谤和不真实的信息分发关于另一个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消息发送给他人,或发布或发送数字照片的某人。

       3.网络论战:用愤怒,粗俗的语言在网络上“战斗”。

       4.假冒(到盗取别人信息):盗取别人的电子邮件或社交网络帐户,并使用该人的在线身份向其他人发送或发布恶性或尴尬的材料。

       5.传播别人私密信息:分享某人的秘密或尴尬的信息,或以欺骗使某人泄露秘密或尴尬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发给他人。

       6.网络缠扰:反复发送威胁或恐吓的信息,使得受欺凌者有人身安全的担忧。

四、网络欺凌的发生率

       目前关于网络欺凌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均一致表明网络欺凌的发生十分普遍。一项涉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约30%的青少年报告遭受过网络欺凌。日本的一项报告显示在487名5年级学生中,33%%的网络使用者卷入网络欺凌。 一项涉及广州、香港和澳门的联合研究发现,74%的被试曾经目睹过网络欺凌,64%的被试遭受过网络欺凌,17%报告曾经网络欺凌过他人。而且这个研究还发现参与网络欺凌的人数(包括欺凌者和受欺凌者)随年龄增加,452名12岁以下的被试:36%受网络欺凌者,9%网络欺凌者;478名12-14岁的被试:66%受网络欺凌者,21%网路欺凌者;596名15-17对的被试:75%受网络欺凌者,21%网路欺凌者;在此年龄之后,欺凌的发生率开始下降,18-24岁,69%受网络欺凌者。男生比女生更可能成为网络欺凌者和受欺凌者,但是在旁观者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五、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的不同

       1.特征的不同:网络欺凌作为一种新兴的欺凌类型,与传统欺凌在发生特点和形式等方面既有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网络欺凌具备传统意义上欺凌的三个核心特征(伤害性、重复性和力量不均衡性),但是也具有独特的特征如匿名性。

       2.发生率的不同:有研究发现网络欺凌的发生率均小于传统欺凌。有关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的元分析研究也显示,传统欺凌的普遍性是网络欺凌的两倍,这些研究显示网络欺凌的普遍性并不高于传统欺凌。

       3.本质上的区别:研究者从两个方面出发,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本质就是不同的现象,或者网络欺凌是传统欺凌的延伸,即网络欺凌就是以电子媒体为媒介的传统欺凌。关于这两点,目前的研究结果依然存在分歧:Law等人得出结论:网络欺凌和传统欺凌具有不同的结构,需要不同的测量方法。此外,Antoniadou和Kokkinos(2015)的研究显示网络欺凌和传统欺凌虽然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现象。总的来说现在有三种立场:

       (1)它们的现象相同,但是以不同的手段实现,

       (2)两者仅在具体方面和某些情况下相似,

       (3)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现象。



下一篇:没有了

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 山东省学校安全研究与教育基地

昨日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