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欺凌者的干预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08.31            点击次数:14925

       人们在进行欺凌干预时,更多的是去帮助受欺凌者,而对于欺凌者只有谴责和惩罚。他们认为欺凌事件发生后受到伤害或消极影响的只是受欺凌者。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欺凌者在给受欺凌者带来伤害的同时,自身也同样受到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相对于没有卷入欺凌的儿童,欺凌者的学业成绩以及学业能力低,伴随较高的学习焦虑,有更多的学习问题。并且,由于欺凌他人是违反道德规范与社会期望的行为,欺凌者常常不受欢迎,在一般儿童群体中具有较低的同伴地位。由于欺凌本身属于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并且,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欺凌者通常比其他儿童更可能表现出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欺凌者给予足够的关注,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消除欺凌行为。

       下面我们从教师、父母以及同学角度分析如何对欺凌者进行干预,帮助他们改正欺凌行为。

       教师是对欺凌者进行干预的主要力量,他们有必要掌握丰富的策略来帮助欺凌者改正欺凌行为。下面介绍一些教师应采用的具体策略:

       1. 与欺凌者谈话,了解他们欺凌他人的动机和原因,从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也要让欺凌者确切地知道教师自身是反对欺凌行为的,他们的欺凌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他们必须改正欺凌行为。教师开展谈话时应注意做到冷静、接纳、引导,避免体罚、压服。因为体罚和压服自身就带有欺凌的意味,容易起到消极榜样的作用。

       2.针对学生不同的欺凌行为进行具体的教育

不同的欺凌行为有其不同的原因机制,教师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1)有一些欺凌者,尤其是一些小学生,他们对欺凌行为以及欺凌行为给他人的伤害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喜欢给别人取难听的外号,或者嘲笑别人的衣着、口音。他们的本意也只是想拿别人寻开心,找乐子而没有想到欺凌行为会给别人的身心带来伤害。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开展一些关于欺凌行为知识的活动,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欺凌行为以及欺凌行为的危害。

       (2)一些欺凌者他们能够知道欺凌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但是他们缺乏移情能力,不能体会到欺凌行为带给别人的痛苦。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提高他们的移情能力。比如,在“角色伴演”这样的活动中,让处于欺凌者地位的学生,伴演受欺凌者的角色。在活动中,体会自己的欺凌行为给他人的伤害,从而加深对欺凌的危害的认识。最终,从本质上改变这些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认识。

       (3)还有一些欺凌者是由于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缺乏必要的社会技能容易产生欺凌行为。这些学生大都脾气暴躁、办事冲动。 他们容易对他人的行为形成消极归因,动辄就和同学争吵、打架,不能和其它同学友好相处。

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采取以下教育措施:

       ●培养学生恰当的社会行为。比如:学会倾听,正确发起谈话,讲究提问问题的方式,使用礼貌用语等。

       ●提高欺凌者对具体社会情景的理解能力。在具体社会情景中,不要只关注那些敌意性线索,也要注意环境中的其他非敌意性线索。在正确了解社会情景的基础上,对他人的不良行为做出恰当的反应。

       ●教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具体表现为: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对他人的不良情绪状态做积极归因。

       (4)有一部分处于欺凌地位的学生,由于自己学业上的不成功,在学业上找不到自己的优越感;然而,他们往往存在身体上的优势,通过欺凌行为会赢得一些同学的看重。于是,他们把欺凌行为当作自己获取同伴地位的工具。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以及正确获得同伴地位。比如,在学业上,给他们制定适当的目标,并把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的短期目标。并保证学生付出努力就能成功。这样通过不断地成功来激励他们,培养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形成积极的认识。并且,引导他们把良好的学业成就作为获取同伴地位的有效方式。另外,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优势转移到其它方面,比如,体育活动,帮助他人等。

       3. 教师要加强对欺凌者的监控,及时处理欺凌事件。欺凌行为通常发生在一些缺乏监管的场所。比如,走廊,操场等。在课外时间,教师要常到走廊及操场走动,注意欺凌者的行为,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及时制止。

       4. 必要时,教师可以对欺凌者施实恰当的处罚。比如,言语批评时,不要羞辱和讽刺欺凌者,而是就事论事进行教育。

       5. 与欺凌者的父母保持联系,共同关注欺凌者的行为。教师积极地和欺凌者的父母沟通,共同关注欺凌者的变化。

 

       虽然教师是对欺凌者进行干预的主要力量,但是欺凌者的父母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下面介绍一些父母应采用的具体策略:

       1. 父母自己要明确欺凌他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不要认为欺凌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父母自身也要尽量不要表现出攻击行为甚至于暴力行为,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父母自己要明确欺凌他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不要认为欺凌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父母自身也要尽量不要表现出攻击行为甚至于暴力行为,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和孩子交谈,让他/她明确你对欺凌行为的态度。并帮助他/她分析欺凌他人的危害(对他人、对孩子自己),让他/她明白欺凌行为不是开玩笑,它会给别人带去伤害,并且会给自身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形成不当的社会交往方式,受到同伴的排斥等。

       4. 对孩子的欺凌行为要给予一定的教育和惩罚。但是注意不要采取体罚和威胁等措施。同时,要表扬孩子的友好行为以及他们为消除欺凌行为所做的任何努力。

       5. 不让孩子观看暴力场面多的电影,包括卡通片。同时,也不要孩子看到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包括父母以及亲友之间的暴力行为。暴力电影和家庭中的暴力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给他们塑造消极的榜样形象。

       6. 加强对孩子行为的监控。制定一些规则,限制他和同伴们的活动,避免一些欺凌情境的产生。比如,给孩子们足够的玩具以及宽敞的游戏场所。

       7. 和学校联合起来,一起关注孩子的行为。经常和教师联系,以了解孩子的行为,必要时从教师那得到相应的帮助。

 

       在对欺凌者的干预过程中,同伴所能采用的具体策略是较少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策略:

       1. 对欺凌者的欺凌行为要敢于制止。欺凌行为发生时,友好地告诉他(她)欺凌别人是不对的,请他(她)停止欺凌。注意不要用暴力制止欺凌,以防事态恶化。制止无效时,要立即报告老师。

       2. 对欺凌者不卑不亢,让他(她)知道你并不怕他(她),你坚决反对欺凌。

       3. 与欺凌者保持合适的距离,形成恰当的同学关系。既不要盲目拥护他们/她们,但也不要孤立他们/她们。



上一篇:没有了

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 山东省学校安全研究与教育基地

昨日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