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层面和班级层面的欺凌干预措施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08.31            点击次数:7394

       学生间的欺凌行为大多发生在学校,欺凌与学校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欺凌干预和预防研究也表明,最有效的欺凌干预方案是全校范围内的、综合性的干预。在对学校欺凌进行干预或预防时,仅从个体角度入手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整个学校层面甚至是班级层面进行。

一、学校层面的干预

       在学校层面上进行干预和预防时,具体的措施和策略主要包括:

       (一) 通过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欺凌基本情况

通过一定的调查形式,特别是匿名式的问卷调查,可了解校园内的欺凌或受欺凌状况,如欺凌/受欺凌的发生率、欺凌/受欺凌易发地点或时间、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特征、学生对欺凌/受欺凌的态度、教师或职工对欺凌现象的态度及干预情况、欺凌发生的性别差异等,从而为下一步欺凌干预或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调查可由专家进行,也可由校方自己进行;可采用现成的调查工具,如奥维尤斯(D. Olwues)的“欺凌/受欺凌问卷”等,也可自行编制问卷。当然除了问卷调查外,也可采用访谈、直接观察等形式。总之,通过调查,可深入地了解学校中的欺凌,提高对学校欺凌问题的认识。

       (二) 成立专门的欺凌干预和预防委员会

       为了把欺凌干预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计划来抓,学校需成立一个专门的欺凌干预和预防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学家、社区人员(如教育局、公安局等)等参与。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和功能包括:制定欺凌干预政策或策略、监督干预政策的执行情况,评价和反馈欺凌干预效果等。该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对欺凌的干预情况进行反馈,并对下一步干预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性意见。

       (三)制定全校范围内的反欺凌政策

       全校范围内的反欺凌政策是解决欺凌问题的核心成分,它为欺凌干预提供了一定的框架和依据,有助于教职工对欺凌问题达成一致性认识,提高反欺凌运动的效果。反欺凌政策的制定,应在欺凌干预委员会的指导和协调下,以学校欺凌问题的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政策的制定。在反欺凌政策中,应包括具体欺凌干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监督评价标准、奖惩措施等一系列内容。

       (四)提高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参与程度

       学生家长、社区的参与程度对欺凌的干预和预防有重要作用,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对学校欺凌干预活动的参与程度。

提高学生家长的参与程度可采取:召开家长会议,使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欺凌干预政策有所了解;对其进行欺凌基本知识的培训;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进行沟通;使其有机会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提供参加学校活动的机会等。

       为了使社区也参与到欺凌干预当中,应在欺凌干预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其意见;让其监督反欺凌政策的执行及进展情况;给学生创造一定机会,使其参与社区活动等。

       (五)加强对高危地点或时段的监控

       在一些教师不易监控的地点,如洗手间、走廊、操场等,以及一些疏于管理的时段,如课间操、午餐等,更易发生欺凌事件。因此,加强对这些高危地点或时段的监控就显得非常必要。为此,学校应专门组成巡视小组,加强对这些地区或时段的监控,以降低欺凌发生的可能性。

       (六)对教师、管理者和其他学校职工进行培训

       欺凌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成人进行的,加强对教师、管理者及其他职工的培训尤为重要。学校可专门设置时间使全体员工来参与对欺凌问题的讨论。如果有可能的话,把那些可能在欺凌易发地点出现的人员包括在内,如操场管理人员、校车司机、餐厅工人、物品保管人员等。培训的内容可包括欺凌的含义、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特征、欺凌行为的指标、欺凌的危害、欺凌的应对策略等。通过培训,可提高他们对欺凌的敏感性,认识到欺凌的危害及干预的必要性,并可帮助其掌握一定的干预策略。

       (七)把反欺凌主题和活动纳入到课堂教育当中

       在反欺凌政策的宣传和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把反欺凌主题或活动纳入到课堂教育当中。课堂教育的内容可包括:对欺凌的界定、欺凌行为对欺凌者、受欺凌者及他人的影响、帮助受欺凌者的方法、应对欺凌的有效策略等。按照学生年龄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或方式(如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移情训练等),提高其对欺凌的正确认识、增强其应对欺凌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打小报告”与“揭发欺凌行为”的区别,鼓励其敢于揭发同学的欺凌行为。

       二、班级层面的干预

       班级是学校的主要组成单元,学生的学习或活动大多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班级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直接影响作用。因此,班级层面的干预也非常重要。班级层面的欺凌干预措施包括:

       (一) 制定明确的班规

虽然已制定了全校范围内反欺凌政策,但制定班级范围内的规定,即班规,也是非常必要的。班规的制定需要全体同学参与,在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性意见的基础之上制定而成。之所以要全体学生均参加,目的是使其形成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觉得有义务来遵循班级的规章制度。在班规中,应强调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关心他人等,反对欺凌其他同学,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以及明确的奖励措施。可在学生选举的基础之上,组成一定的“自律委员会”,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向老师反馈。

       (二)定期召开班会

       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言论的论坛非常必要,而班会就为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学生可发表自己对欺凌问题的认识,讨论对违反班规行为制裁的办法,建议同学如何应对欺凌等。当然,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成熟程度而定。班会要定期举召开,并有老师的参与。有时候,可邀请一些心理学家或学校问题专家参与。

       (三)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和交流,互相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提高其观点采择能力和移情能力,增强学生之间集体责任感,也会使受欺凌者不利处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值得注意是,老师在安排合作小组成员时,一定要注意人员的搭配,避免受欺凌者在小组中受到孤立和冷落。

       (四)及时、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

       为更有效地应对欺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学生的欺凌或受欺凌问题。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学校中的欺凌行为或受他人欺凌时,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更好地了解情况,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当家长发现孩子欺凌或受欺凌的迹象时,也要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以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只有双方真正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欺凌问题。

       (五)组织一定的班级活动

       通过组织一定的班级活动,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可通过一定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自信心训练或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应对欺凌的能力;也可发展学生的移情能力,使其学会尊重他人以及如何与进行他人合作。



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 山东省学校安全研究与教育基地

昨日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